精卫填海的故事籽料开采谣言四出真实情况如何和田玉籽料到底还有多少
在微信上,小编偶然间发现了一篇关于和田玉开采的文章,引起了小编对新疆和田玉现状的好奇。文章中提到自2015年5月起,和田地区开始对外公拍1000亩戈壁范围的籽料开采地,并计划在8月份再次公拍2500亩开采地。这一消息让人不禁怀疑,为何在2007年当地政府实施禁采令之后,这样的大规模公拍又重新启动了呢?
查阅资料后,小编发现这一消息其实是发生在2012年的,而不是今年。记者从人民网报道中了解到,当时已经对外公拍了1000亩戈壁范围的籽料开采地,并计划年内还会公拍2500亩开采地。
然而,由于这次对于新疆和田玉的情况进行探讨的小编注意到,有些报道可能存在误导性质,因此小编决定深入挖掘并提供更为准确的情报。在此之前,2007年新疆政府下发限采令后,对于无序乱挖现象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其中包括设立河道保护区、重要管线附近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非法砂石取矿活动等。
不过,在2012年的“新矿”公开投标后,对于这些限制条件有所放宽,即使如此,那些参与投标的人也必须面临巨额成本。据青某介述,他曾经因为租赁10台挖掘机而赚取几百万元,但现在由于成本高昂,只能说运气好的话才能挖到一些值钱的地。
通过与当事人的交流,以及参考相关新闻报道,小编得知尽管国家政策有所变化,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如环境恢复保障金、高昂的人力物力成本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使得即便是在开放时期,大规模有效且经济可行的地块仍然十分稀少。而且,由于禁采措施更加严格,加之原材料多了市场价就会下降,这样的想法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最后,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中找到类似描述,如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中的描述:“山恒雪,欲采大器,人必乘牦牛,挟大钉巨绳以上,纳钉悬绳,然后凿玉。” 从清代文人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古代人们为了寻找那一粒珍贵的玉石而付出的艰辛。但即使现代技术进步,也无法轻易克服自然环境给予的地形困难、气候恶劣等挑战。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人们梦寐以求但又极其艰难的事情——寻找那颗璀璨如星辰般耀眼光芒的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