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空白时期官窑瓷收藏指南装修工艺展示区样板图
在我看来,所谓的“空白时期”瓷器,或被称为“黑暗时期”的瓷器,其实是明代正统年间至天顺年间(公元1436-1465年)烧制出的瓷器。这段时间内的瓷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明朝的经济、文化状况。例如,清代磁州窑系黑釉涩圈圈足叠烧工艺碗,它们展现了饱满舒展的造型、温润肥腴的釉面和干爽致密的胎质。这些通体包浆具有一定的老化迹象,制作工艺与时代风格显著,对于图鉴真品具有重要价值,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其价格有可能增值保值。
不久前,一件明空白期/成化青花「婴戏图」碗以HKD 2,600,000 ~ 3,000,000 的估价,最终在2012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 HKD 7,820,000 成交,这表明了这一类珍贵物品对于收藏者而言具有极高的价值。此外,在宣德朝之后近30年的动荡不安期间,景德镇陶瓷生产也受到了影响,使得这三个时期产生的大量作品相较于永乐或宣德朝显得质量下降。
然而,有些学者认为,“空白时期”的三朝官窑产品几乎都是民窑产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产品。不过,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实际上,即使是在这种动荡年代,景德镇皇家窑厂仍然在生产,但由于多种原因,比如战争和世代更替等,这些作品无法达到永乐或宣德朝那样的水平。
事实上,我曾经在广东博物馆发现了一件带有纪念款的小青花笔架,该笔架高7.7厘米、宽12.3厘米,是一件非常罕见且珍贵的物品。这证明即便是在“空白时期”,仍然存在精细工艺的人才,他们创作出了许多宝贵的艺术遗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地震波陶瓷,如龙泉窑系青瓷杯和托盘,它们展现了优美线条、高质量釉质以及独特色泽,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次探索古韵幽深世界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