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喀什河畔的和田挖玉人周恩来的故事
在我跳进和田市郊区米力尕瓦提荒滩上一个 6 米深的坑中之前,我把一块馕饼和着水塞进嘴里,以抵御已经来临的饥饿与困倦。我每天在这片荒滩上干十多个小时活,整个月中,我需要在这片沙漠边缘的戈壁滩上面临孤独、疲惫、饥饿、寒冷,以期挖掘出哪怕一小粒和田玉,那将是对我最好的报酬。这个荒滩上的深坑以外的世界似乎与我无关,我并不知道,数月以来,由于前往新疆贩玉的汉族商人的骤减,和田美玉曾经持续火热的销售如今基本处于停滞。
在一个我曾经挖掘了半个月却没有任何收获的土坑里,我用帆布和木架搭起了一个简易帐篷,我就住在里面。每一天,我都在这个帐篷附近开掘新的土坑,寻找着新的玉石。对我来说,这是种古老的赌局,赢了,我可能会挖到价值几十元直至几千万的宝贝,而输了,我输 3 块钱——一天三个馕饼的价钱。
我的同伴买提江笑着说:“也许一会儿就会中大奖。”他一起在这里挖玉的人们,在例行仪式后,再次穿好鞋子跳进坑中,他们趁着还有光亮继续挖掘起来,对他们来说,“要不要赐给我,或者什么时候赐,都是真主说了算。”
经常到巴扎(市场)上闲逛的是买提江,他清楚知道现在很少有内地商人敢来新疆买玉,但他相信真正好玉仍然是俏货,“因为现在和田玉资源几乎没了,即便连米粒大小也翻不出来。”去年,他就在这里不远处挖出了饭盒大小的一块白玉,将其卖给村里的一个商人,对方给了他四十万元,这让他首次触摸到了真实财富。在之后几个月,他用这四十万元雇了一辆挖掘机,在曾经“福地”继续深入探寻,但好运再未光顾这里,他没能找到比米粒还小一点点的小珠子。很快,该二十万用完了,打包装上了最后账目分秒必争赶往下一个主顾的地方去,将买提江一个人留在地下。他又变回从前的样子。“除了这身西服什么都没剩下。”他拉着西服两侧口袋盖自嘲道。这地方,是新疆南部和田市边缘,每年的雪山融水过后,此处会显现出童话故事般的一条东接昆仑山干涸河道,有几千年洪水冲下的美丽之物沉积其中吸引众多人,但只有最近几年超过10万人蜂拥此地疯狂探索。而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暴涨,一度以惊人的速度使得当地居民收入翻番。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恶化的问题,如今人们依旧使用百余世纪前一样的手工技术去追求梦想,只为那些隐藏在地底下的珍贵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