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古称最高贵的玉石品种如小红帽与大灰狼故事中的宝藏夸张其价值如同天上的星辰
十年前,我在一家地摊上偶然发现了一块汉代玉洗,表面呈深红色,这让我对其质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我怀疑这可能是白玉,但外层包裹着深红色的皮肤。我决定以不菲的价格购买了这块玉石,并带回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仔细检查后,我发现它并非纯粹的白玉,而是一种透闪石质地的白玉,其中夹杂有深红色的裂纹。一天,一位在文物商店工作多年的老专家来访,他经过审视片刻,认定这是一块高贵且罕见的“红玉”。他详细讲解了红玉的地理起源和历史传说,使我第一次了解到除了青、绿、黑等常见颜色之外,还存在一种名为“朱”的赤色宝石——即所谓的“红玉”。
随后,我开始积极搜集资料,向其他藏友求教,以此探索更多关于红玉的事实。此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对这种珍贵材料的一些认识。据了解,现存的大部分红玉可分为三大类:首先是来自新疆和田地区原生形成的小巧而稀有的“原生红 玉”,其次是通过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的“次生红 玉”,以及最后是从河流中挖掘出的含有多彩皮壳的大型籽状品种,即著称于世间中的“和田紅皮籽 玉”。
这些不同类型之间最显著区别在于它们形成时期,以及所含铁元素与其他化学成分导致颜色的变化。而对于那些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匠来说,他们会利用这些独特特性,将硬化后的鲜艳色泽雕琢成各种图案或形象,从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人工制品。
古人并不将包含皮壳(即未经加工过)的籽状宝石视作真正意义上的“ 红 玉”。直至清朝晚期,这才有人开始留意并记录下这些未经磨制过但仍保持原始美丽特征的小巧奇迹。
《明史·食货志》记载:“璑者,三采也。”其中,“璑”指的是珍贵之物,如同今日我们所说的珠宝。《通俗谈》则提及:“天下五色之佳器,有赤、黄、绿、青四门,其余皆碎金碎银耳。”
自那之后,每当春节临近,我总能收到一些珍奇礼物,其中最近一次便是一双精美无比的手镯,上面覆盖着绚烂如血般鲜亮的沁入肉眼可见处。这两件作品让我意识到,在这个充满挑战与乐趣的人生旅途中,无论如何都值得继续探索和收藏那些被世人忽略却又蕴含无限魅力的秘密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