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南人造钻石与田玉的鉴别艺术
在我眼前,一块被假冒的玉石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呈半透明的乳白色,仿佛是天然玉石的一抹光芒。但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玻璃制品,它还经过了人工染色,以此来模仿有色的玉和田玉。染色剂以块状、条带状或点状分布,颜色界线清晰,像是精心挑选过的艺术品。
但细节往往揭示真相。在透射光照射下,这片玻璃中充满了大小不等的气泡,以及呈漩涡状的波纹。这是玻璃独有的特征,不同于那些天然生成的矿物质。我知道,这里还有更多可以用来区分它们的地方。
首先,从颜色上看,即使是最顶尖的手工艺者,也难以复制自然界中和田玉那种丰富多彩且随机分布的颜色。这些假冒产品通常只能模仿碧玉、白玉以及羊脂玉中的某些颜色,而无法完全复制和田玉那样的深邃与神秘。
其次,从结构上来说,和田玉具有棉絮状或类似棉花般絮乱的小孔结构,这种独特结构几乎是不可能被人工制造出来。而玻璃则是一片连续而平滑,没有任何这种结构,只有气泡作为其标志。
再者,我们可以通过硬度测试来区分它们。和田玉拥有极高的硬度,可以轻易划破玻璃而自身无损伤,而其他类型的地球岩石,如石英,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如果你能够毫发无损地划开一个“宝贝”,那么它很可能是一个骗子。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感觉它们之间温度差异。当手触摸到一件热稳定性高如同和田一样不变温差的大理石时,你会感到一种温暖与安全感,但当手指接触到一个对外部温度变化反应敏感、不断冷热交替的小玩意时,那就不是大理石了,是什么呢?
最后,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闪耀着微弱光泽的情形时,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大理石给人的感觉并不同于那些做工粗糙、没有韧性的虚假产物。大理石散发出一种蜡一般柔软且微妙的声音,而真实的大理石则更接近于半透明状态,有时候甚至像蜡一样反射着周围环境中的光线——这正是它们所谓“翠绿”的秘密之处。如果你放大镜下查看,就能看到内部充斥着气泡,这也是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你的经验丰富一些,你甚至可以通过简单地掂量它是否沉重来判断它是否为真珠——因为比重总是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