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之美文化深度与收藏艺术对偶
翡翠:从玉的历史到文化的收藏
翡翠,作为一种硬玉,其名称来源于古代对其颜色的描述。据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翡”指的是赤羽雀,而“翠”则是青羽雀。这两个原本形容鸟羽毛的字,在东汉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用来描绘红色和绿色的饰物。
到了宋代,随着对碧玉的欣赏日益增加,这两个字开始被用来描述碧绿色的玉石。在那时,“翡翠”所指的玉,是硬玉的一种集合体,因为主要产自缅甸,所以也被称为缅甸玉。
考古证据表明,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认为18世纪硬玉才从缅甸传入中国云南。一般认为,我国真正出现缅甸翡翠是在明代以后的事。而到了清代,由于皇宫贵族对她喜爱不已, 翡翠才得以名声大噪,成为“玉中之王”。
苏富比和太古佳士得拍卖行记录显示,一些高档帝王级别的玻璃种、冰种等透明或半透明、晶莹通透且色泽均匀无瑕疵的高品质观音像等珍品,其价值达数百万港元甚至更高。这些数据证明了在拍卖市场上,有极高增值空间和鉴赏价值。
近年来国内一些珠宝拍卖会上,对于此类高级饰品报价不断创新高,使其增值速度远超其他保藏品,如书画等,因此预测未来对于这类收藏品有更多增长空间,为那些慧眼识珠的人提供了机会去寻找真实好料。
至今为止,有多种类型的地球矿物资源可以被称作“粉色水母”,包括玻璃种、冰种、糯米种及油青種。此外,还有福禄寿種紫罗兰與紫青 玉豆種墨 玉以及黃白兩色之紅黄两色(可稱為紅黃二色)的類型,這些都是按颜色分类的大致分组之一。但老坑玻璃種因其光泽细腻纯净,无瑕疵,被视为最有价值的一类产品,以纤维交织变晶结构为主,其质地细腻纯净而且颜色鲜艳均匀无瑕疵,是非常稀有的自然现象,不仅在收藏界享誉盛名,也成为许多人追求的一份难以企及的心愿礼物。
为了拥有这样的宝贝,你需要了解三大要素:即"粒子"(针状结构)、"水"(度量石头中空隙大小)、以及"面目"(颜色的深浅)。只有达到某一标准以上,并且具备未经处理过的人工加工,那么它就能进入一级收藏商品范围内;第二点,它必须具有美观饱满整洁的手法构造;最后一个是工艺完善,可以提升这个小小石块成就,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或欣赏到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往往要求很严格,所以我们需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用我们的慧眼去挑选出那些真正闪耀着生命精华的小小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