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古称最高贵的玉石品种而柳公权的故事中就有关于这珍贵玉石的一段传奇
十年前,在一次偶然的逛地摊中,我发现了一件汉代玉洗,外表呈现出深红色的包裹,白玉质地光滑细腻。对此我感到极度好奇,便向摊主询问,只见其淡定的回答:“这是白玉红皮。”但我心中却充满了疑惑,这是否真的只是普通的白玉?于是,我花费不小的金钱将这件宝物带回家,并开始了详尽的研究和资料查询。
回家的第一步,便是对这块“白玉红皮”的质地进行彻底的探究。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和测试,我发现其中并非普通的透闪石质地,而是有着微薄的一层透闪石覆盖在上面。此外,那些深红色的绺裂也让我对于这个物体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兴趣。一日,一位在文物商店工作四十多年的老专家来访,他端详片刻后,说:“这是红玉。”
他的话语如同晴天霹雳,对于我的理解给予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意识到自己之前所知关于玉石领域其实仅仅是一抔土耳。在那之后,我更加积极地搜集资料、研究红玉,同时向那些藏家求教,共同探讨。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明白了作为收藏者必须具备敏锐洞察力和广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有几次惊喜等待着我。比如,从熟人手中得到两只勒子,它们以肉色为基调,但又沾染上了鲜艳的地道红色。这不禁让我想起柳公权的一段故事,那里的主人公也是为了追寻传说中的古籍而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复杂的人生旅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才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了“高贵”的一面——那就是和田原生红玉。它因炽热岩石液体冷凝成矿石时微量铁元素掺杂而呈现出的独特颜色,不论棕黄还是粉嫩,每一种都自内而外,没有任何颜色的偏差或瑕疵。而那些被认为是次生的和田红皮籽玉,它们之所以拥有诱人的颜色,是因为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外界铁元素或其他因素影响,使得它们内部由浅至深、由深至浅形成渐变,而芯部依旧保持着青白珠穆朗玛峰般纯净无瑕。
总结来说,我的收藏之路虽然还很短暂,但每一步都是宝贵的经验,无论是我初入门时对“白玉”、“朱”、“苍”、“碧”、“赤”的迷惑,或是在经历多方考证后对于不同品种间差别加深,都让我对这一行业有了更为明确且丰富的情感体验。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份情感将会继续升华,最终成为我一生难忘的心灵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