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醉釉郎窑红倾倒在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的画布上仿佛有生命般地诉说着她的故事
郎窑红的传奇——一对完美收藏
在北京的一段时光里,我有幸结识了一位藏品爱好者,此人手中珍藏着一对兰亭出品的郎窑红碗,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的紫金釉内青花纹装饰,域鉴评级永久保真。尺寸为直径7.5厘米,品相虽有一处口沿轻微磕碰,但余下全片无损。
我向这位藏友了解了这些瓷器的来历,它们起源于1933年的华北局势紧张之际,当时日本威胁日益严重,杭立武作为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和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在抗战期间组织了大量文物转移到西南大后方。随着解放战争爆发,政府四面楚歌,蒋介石开始撤退准备。在这种背景下,他提出了将国宝转运计划,并得到了广泛支持。此次行动中,从故宫带走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包括这两件郎窑红碗,现在存放在“国立故宫博物院”。
这些瓷器在得到极好的保存状态,它们被传承至今,是一家人的珍贵财富。这对郎窑红碗不仅色彩鲜艳且具有一种玻璃般的光泽,还特点出色的流淌釉技法,使其成为清代工艺精湛的典范之一。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如此稀少且昂贵,其仿制品也较多。仿制产品通常有白色星点、上下半部颜色反差明显、胎质松散、分量过轻或重等缺陷。而真正的康熙郎窑红则具有典雅端庄的手感,以及独特的地脚设计,以阻止釉液流淌。
此外,一件价值236万元的大师作品——清康熙时期制造的兰亭出品“御制诗题款蓝盂”,曾经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此外,大名家杨紫卿粉彩人物渔家乐大底帽筒也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小巧艺术品。
通过这段历史和技术上的探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这一对郎窑红碗被视为如此重要和难以找到的收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