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鹰文学与书法交汇民族手工艺品中的书法艺术之美有多值钱
潘伯鹰:文学与书法的交响乐——探索其书法艺术的价值
在潘伯鹰这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身上,有三个“公认”的称号:一是书法名家,二是小说家,三是诗人和学者。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和诗文领域,其中《人海微澜》被改编为电影,而诗文作品如《玄隐庐诗》、《南冠草》等也广受赞誉。然而,他为什么会突然转向书法?这是由于他作为文人的身份,以及当时书坛兴起,他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这一条路。这可以说是一种文人的“标配”。同时,潘老本身性格孤傲狂狷,也追求高深莫测。
虽然潘伯鹰跨界进入了书法领域,但他的造诣依然令人瞩目。他受到“二王”(柳公权、米芾)的影响,并结合褚遂良、赵孟頫等家的风格,在楷書和行草上都有所建树。他的用笔凝重刚毅,楷書清婉宽宏,有秀不媚之姿;行草则端正平稳中显流畅老辣,大有巧拙互用的意境。他主张行草并进,碑帖共研,以至字外求字最高境界,并著有《書法雜論》、《中國的書法》、《中國書學簡論》,出版了《潘伯鹰行草墨迹》,可谓大成。此外,他的一大特点是白纸上写字能像一条线一样直,没有精不精之分,全都是炉火纯青。
除了艺术上的成就,潘老还是社会活动家。在国共和谈时期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先生秘书,一次建国后又任同济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与鉴定名家谢稚柳先生共同工作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还参与创立了上海中国书画篆刻研究会,被陈毅元帅赏擢任上海市政府参事。
从这些角度来看,潘老的书法作品无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不仅如此,由于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书风的重视,加上他与其他名家的合璧之作,更增添了其价值。例如2013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出了一组1952年作-書畫合璧八冊頁-設色紙本,其成交价达1380万元,比2007年的220万元增长五倍以上。而2016年,又有一组 潘伯鹰、谢稚柳1952年作-書畫合璧八冊頁-設色紙本 的拍卖价格达到55万元,这表明潘老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值不断攀升。
此外,还有安庆臻斋号怪柳堂,一级美术师教授1941生河北无极人入母佑儿童工艺院学习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毕业现任文化部侨联徐悲鸿画院院士等知名人物,他们对潘伯鹰及其作品评价颇高,为其艺术品增添更多光彩。
综上所述,从艺术水平到社会贡献,再到市场需求,可见潘伯鹰跨界后的书学成就和个人魅力,让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成为珍贵宝藏,不仅对爱好者来说,是欣赏古代文化瑰宝的一种方式,对收藏者来说,则是一个投资回报丰厚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