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器之所以价值不及粉彩犹如天籁之音与俗世喧嚣虽同为美妙但在艺术的铸造模具工艺流程中每个音符都有
光绪时期的浅绛彩瓷器,其胎质、釉料虽然与官窑有差距,但都是好料,符合光绪的橘皮釉特征,彩绘则是实打实的御窑厂画师所绘。然而,由于在填彩前不用玻璃白打底,上面的彩其实很容易剥落,保存不好可能几十年就完全脱彩了。此外,浅绛彩的流行时间较短,在粉彩盛行后逐渐衰微,再加上保存不易,使得浅绛彩瓷器生存空间很是有限。而且,因为纯粹的浅绛彩瓷器很少见,大多数器物其实都有粉彩成分在其中,因此,即使是含有粉色的浅绛彩,也难以达到纯粹粉色瓷器那样的收藏价值。
此外,与深受市场欢迎、收藏规模大且流通性好的粉色琮式瓶相比,不同类型或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拍卖市场上,一些高品质、完美保存状态下但没有官方款号标记的大型琮式瓶,如2016年春季拍卖会上的清光绪 浅红色松鹤双耳瓶,以HKD 40,000-50,000估价,最终成交价为RMB 48,243;而另一件清光 绪 浅红色通景山水赏瓶,在2016年4月28日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34期精品拍卖会上,以RMB 300,000-400,000估价,最终成交价格为RMB 345,000。
这些数据表明,即便是在不同场合,有着良好保存状况和精细工艺的手工艺品也未必能够获得高昂的价格。这反映出市场对某些类型产品需求程度,以及它们在文化历史背景下的地位与影响力,对其评价标准也有所影响。因此,当我们试图理解为什么一件艺术品能否获得高额报价,我们必须考虑它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其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