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鉴定方法在社会的重要性与挑选技巧
翡翠与假色翡翠的区别:(1)炝色翡翠:通过低档翡翠染色或沿裂隙填充玻璃、塑料制品而成。炝色翡翠虽绿但不纯正,颜色呆滞,不均匀,易受酸碱影响,怕阳光照射,久之会变色或褪色。而天然翡翠颜色稳定,不怕酸、阳光,永无变色的忧虑。
(2)染石英岩-马来西亚玉:也称“南洋翠”、“马来 翡 翠”、“韩玉”。主要成分为石英,其结构等粒分布。绿意浓艳,但不纯正且分布不均匀,其硬度为6.5-7,与密度2.63-2.65g/cm3及折光率1.55相比,可用滤镜观察时呈暗红、粉红和深红,此外天然 翡 翠则无变化。
(3)脱玻化玻璃 翠 绿:半透明状,以类似天然 翠 的结构展现。但其密度仅有2.64g/cm3,折光率更小于1.54,与天然 翠 相较。由于脱玻化 翠 的生产采用模具倒流,无需人工琢痕,因此戒面圆滑可见。在放大镜下内含泪滴形气泡。
此外,还要注意区分与其相似的天然宝石,如玉石等,这些宝石根据颜色、折光率、硬度和密度进行鉴别,其中在密度和平均折光率方面差异尤为显著。
至于A货、B货和C货的含义:
A货,即未经化学处理的真实自然状态下的天然繁华宝石,只经过机械加工改变形状。
B货是最初低级繁华宝物经过强酸漂洗去除杂质杂彩后,再用环氧树脂固结,使得颜色保持自然状态,但同时破坏了原有的结构性质,对长期佩戴可能造成质量下降。
C货则是加入人工添加染料或药剂处理后的繁华宝物,其材质是真的,但颜色的来源却来自外来的涂饰。
评价并选购繁华宝物时,要从两大关键点入手——颜 色与质地。这其中以祖母绿最优美,最理想的是带子绿形式,而对于材质来说,以玻璃地最为上乘,“水头”越高越佳,而“水头”较差者次之。此外还需考量其他因素如绺裂脏黑琢型等,从而确保购买到心仪满足的装饰品。此类珍贵材料虽然坚韧耐磨,却在精细加工后变得薄弱;因此,在佩戴过程中应避免碰撞以防损伤。
自古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绿意与红意象征着幸福与兴旺,被视作极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珠宝。在传统文化中,它们被赋予了许多寓意,比如能防身避祸逢凶化吉以及祛病延年。在交换礼物或者作为纪念品时,更添了一份特别的情感意义。优良质量的地球珍稀矿产之一,是当今世界价格昂贵的大型装饰品种类之一。而缅甸所产出的高质量地地球珍稀矿产占全球总量达95%以上,是世界上最出名也是最被追捧的地球珍稀矿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