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市场近几年的走势如何玉石鉴别技巧探究
在古代,翡翠仅是达官贵人珍稀玩赏之物,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翡翠逐渐流入民间收藏领域。近10年来,这种绿色宝石的价格呈现显著增长,一些珍品甚至涨幅高达几十倍。国际国内拍卖会中,翡翠艺术品成为了重要拍品之一。在199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串由27颗纯绿色的翡翠珠链及配钻石链扣,以7262万港币成交。此外,在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的一只乾隆年间的双凤耳二龙戏珠纽三足炉以385万元成交,而上海崇源的一次拍卖会中,一串罕见的老坑玻璃种质的珠链以143万元售出。
不过分析近几年的市场走势,我们发现国内藏家更倾向于寻求年代久远的古董艺术品,而当代饰品市场则不尽如人意。在去年的秋季拍卖中,有59件现代饰品未能全部销售成功。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尚未习惯到购买高档装饰性商品,而专业收藏家更看重历史悠久、文化价值丰富的作品。
其实,不同于人们常以为的是,一个优秀的手工艺品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年龄。选购时应注重“种”——即玉石质地与结构,“色”——颜色均匀且正、浓、透,“水头”——光泽晶莹通透,以及是否为天然产品或经过处理。如果选择了经过处理的B货或C货,那么它可能缺乏保值性。
在2004年的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有三件首饰成功落槌,其中包括一条35颗紫罗兰色玻璃光泽带有细腻质地和纯正颜色的珠子组合,为6万元定价。此外,还有两件手镯分别以3万元和4万元定价,但它们具备了较好的质量和光泽。
行业内通常将这些玉器分为A货(纯正天然)、B货(含杂质)和C货(染色)。A类才具备真正保值潜力。而低档次甚至被染料填充后的C类虽然观赏价值有限,其增值空间也受限。但对于那些寻求投资的人来说,他们应该专注于高端艺术作品,如经典首饰套装,这些可以耗资数十至百余万元;而小额投资者则宜选择单件首饰或小套件,以成本相对较低,即数千至数十万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