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幕后铸造阻碍民藏关系的铁链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博物馆体系的建立,资金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然而,这一事实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对此仅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没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与资本价值。例如,一件清代黄石古兽钮章,在2013年通过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会,以1,265,000元的价格成交,其估价为700,000至900,000元;另一件元代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盒,在2016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中,以1,437,500元成交,其估价为700,000至1,000,000元。
30多年的和平发展使得民间收藏得到极大推动,但同时也带来了文物市场化的问题。一些文物从非法渠道流入市场,对整个文博体系造成了影响。此外,一些名家出品的艺术品,如口沿有蚂蚁咬的一只十八世纪桥耳炉,以及近代顾景舟制咏梅茶壶,都在不同时间段以高额价格成交。
随着民间博物馆的兴起,国有博物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收藏意识跟不上了时代要求。然而,大部分财政拨款被用于坚持狭隘历史观,而不是进行改革。这导致一些传统商业活动受到了冲击,有些老牌拍卖行为了保护利益而变成了顽固派。
此外,有人提出了关于个人收藏法律问题。如果所有民间收藏都是违法,那么这将对数以万计的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相关法律需要重新审视。欧美对于我国民间收藏品资本体力度上的忽视,让人不得不思考,如果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大规模赝品,那他们岂不是更放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资本和机构为了自己的狭隘利益,不断否定我国民藏,这种行为令人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