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手工艺品之珐琅彩瓷器天价背后藏着无尽的魅力与故事
珐琅彩瓷器的天价背后:民间手工艺品的珍贵与独特性
在景德镇,有这样一句话,十件粉彩不如一件斗彩,而实现斗彩不如一见珐琅彩。这种说法反映了当时对珐琅彩的高度评价和稀缺性。其珍贵源于材料稀少和制作复杂,这使得生产出的作品相对极为有限,从而增添了它的价值。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什么现在市场上能够出现以天价出售的珐琅瓷器除了材质,还有哪些因素?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尺寸14.7厘米,估价咨询价,但成交价高达HKD 238,807,500,在2018年4月由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出。这只盌大尺寸、器型规整饱满,色彩艳丽、纹饰绘画流畅,只是底部有一些老旧剥皮,但整体状况良好。
清乾隆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尺寸18.2厘米,其估价也是咨询价格,但成交价达到HKD 207,086,000,在2019年10月由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出。这种独特且历史重要性的作品自然能引起收藏家的垂涎。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尺寸11.8厘米,其估计价格同样未公开但成交价高达HKD 169,413,000,在2018年10月由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出。这只盌清晚期四方瓶釉水和画工极佳,可赏可藏,并拥有鉴真报告(已有域鉴证书)。
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尺寸11厘米,其估值也未公布但成交价格高达HKD 74,040,000,在2013年4月由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出。每一件这样的艺术品都蕴含着深远意义,每个收藏者对于其定位也有所不同。
最后一个例子是一只清乾隆蓝地珐 琅 彩 双 龙 莲 纹 碗,大直径16.1厘米,其预计售價在100万至150万港元之間,但最終以60万港元出售於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於2011年的春季拍賣會上。在这些古代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与才华,以及他们通过手工艺品传递的情感与文化价值,这些都是现代市场上的宝贵财产。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不仅是因为材质稀缺,更是在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使得这类艺术品成为不可替代的珍宝。而作为现代收藏家,对于如何衡量这类无形资产,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