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之谜揭秘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评估标准的艺术与科学
对于翡翠的价值评估,外行人往往只关注种水、质地等表面信息,但这不足以判断一件翡翠是否具备收藏价值。实际上,翡翠的价值评估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头、质地、颜色、加工工艺和净度与瑕疵等。
首先,“种”指的是翡翠的质地,是对其最基本描述之一。在市场上,一些习惯性的商业名称如老种、新种、玻璃种等都基于这种概念。
其次,“水”是评价重要因素,被称为“水头”。高透明度意味着晶莹剔透,而低透明度则显得干涩呆板。光传播和表面折射构成了“水”的两个维度,其中越透明越有光泽,其值就越高。
再来,“色”是决定性因素。常见绿色以外,还有白色、红色和紫罗兰色的不同品种中,以带绿色的最受欢迎,因为颜色的差异最大,对价值影响也最大。如果一件同时具有绿色、红色和紫罗兰色的,那就是难得之物。而颜色的五大要素——浓艳、中正、大巧、高雅与和谐——即“浓阳正俏和”,精辟概括了美丽的秘诀。
此外,“地”指的是除颜色之外的质量状况,即基质情况,也称底子。它分为玻璃地至藕粉地,不同的地会影响整体质量。而“种”,则是综合考虑成熟水平,有老嫩之分,与地(底子)区别明确,用以形容筋骨或玉肉,都非常贴切。
最后,“工”包括形状做工以及重量三个方面,每一件作品都有自身特色,不易进行详细分级。此外,由于设计师风格、文化内涵到制作年代,再加上体积大小差异,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具体标准难以完全界定。但总而言之,只要达到一定工艺水平,即使不是顶级货,也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