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皇甫君碑民间工艺品手工制作的艺术传承者
《皇甫诞碑》:欧阳询的艺术传承与民间工艺品手工制作的融合
在唐代书法家于志宁撰文,隋朝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被称作《皇甫君碑》,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由欧阳询在早年时期所书,现存陕西西安。该碑共有28行,每行59个字,但遗憾的是,没有具体书写的日期。
欧阳询以其独特的手法练习了书法,他最初模仿王羲之,但随后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风格,被后世尊为圭臬,以“欧体”名扬天下。在唐代,有一部著作《书断》评价他说:“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
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而他的草书流畅自然,如二王(王羲之和柳公权)一般令人赞叹。但即便如此,他仍不避危险,不惧艰难,这也是他作品中独有的风格。
宋代,《宣和书谱》还特别赞誉了他的正楷,将其称为“翰墨之冠”。尽管欧阳询外表丑陋,但他的才华却广受推崇,一旦得到他亲笔签署的文字,就如同宝贝般受到追捧。
甚至远方高丽也派使者来求取欧阳询的手迹,而唐高祖李渊听闻此事,也感到惊讶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竟然名声这么大,以至于连夷狄都知道。”
身后的遗产包括《卜商帖》、《张翰帖》等墨迹,以及多处 碑刻,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都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并且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位理论家。
通过长期实践,他总结出练习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等等,这些方法至今仍被用来指导学习。他还撰写了多篇关于用笔论及章法的小册子,其中包括《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以及三十六个基本技巧。这一切都是对我国古典美术形式技巧和审美理念的一次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