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的红玉古称最高贵的玉石品种宛如天上的星辰璀璨夺目而在文人墨客间它更是一种追求卓越与超凡脱俗
十年前,我在一次地摊的偶遇中,发现了一块汉代玉洗,它的白玉质地上泛着深红色的外包。疑惑之余,我花了不少钱买下这件奇珍,带回家进行研究。在资料查阅无果后,一位四十多年的文物商店老专家来访,经过他细致的观察和讲解,我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名为红玉的珍贵玉石。我开始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研究红玉,与藏家交流,逐渐对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红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原生红玉、次生红玉和籽皮籽型。原生红玉是由于岩石液体冷凝形成时铁元素掺杂而产生颜色的,而其所呈现出的棕红到粉红色调因含铁量不同而变化;它们的一致之处在于自内而外均匀的颜色,不论深浅都具有色彩一致性。
次生红玉则是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外界铁元素或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形成鲜艳的颜色,其特点是由表至内、由浅至深渐变,并且芯部依旧保持青白两种基本颜色的质地。这类似于糖珠中的一个品种,在我手中有一件汉代笔洗,即便经过沁染,也未能掩盖其本身独特美妙感受。
最后一种类型是和田紅皮籽型,其名称来源于从喀什河流域挖掘出的籽型白珠,其中含有多种不同的皮壳,有的人将其称作“紅球”。然而,在古人看来,这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紅璑”。
近现代工匠通过巧妙雕琢,使得这种宝石更加精美。此外,《金盆》、《秘籍》等文献中也提及到了“赤璿”,即以鸡冠般粉嫩如血的小小几何图案组合成最为稀有的高贵品级。而《太平广记》则详细描述了各式各样的宝石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各种奇幻故事背后的真实历史背景。
春节前收到的两只勒子,无疑是我收藏生活中的又一惊喜。仔细打量下来,它们似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白杨,但却蕴含着绺裂与肉滋味相结合的地道艺术风格。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交流并积累知识,就会在收藏路途上不断获得更多令人赞叹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