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的故事古人称之为红玉最高贵的玉石品种
十年前,在一次偶然的逛地摊中,我发现了一件汉代玉洗,呈现出纯白的质地,但外表却包裹着深红色的皮肤。对此我感到怀疑,便向摊主询问,告知他我的疑惑——这不正是白玉红皮吗?然而,无论我如何研究,都无法解开这个谜团。这块玉洗虽然外观为红色,但其质地却十分薄弱,透明度极高,如同闪耀着光芒的石头。此时,一位在文物商店工作了四十多年的老专家来访,与我分享他的见解。他仔细端详后,说:“这是红玉。”随后,他详细讲述了红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有如此颜色的珍贵宝石。
此后的岁月里,我更加积极地搜集资料、研究红玉,并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藏家求教,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领域。我逐渐掌握了更多关于这块瑰宝的事实与知识。据了解,红玉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和田原生红玉,它们是在岩石液体冷凝形成过程中,由铁元素掺杂而成;第二种是和田次生红玉,它们是在白或青色基底上通过外界因素形成的;第三种则是和田紅皮籽玉,它们具有各异颜色的皮壳,被称作“籽”或“籽料”。
每一类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原生红 玉,其所示出的棕褐色至粉玫瑰色均匀分布于内而外,而次生类型则呈现出由深变浅的一层一层渐变。此刻,我手中的那只勒子,就是典型的次生类型,其内部依然保留着纯净无瑕的青白色基底。这种糖果般甜美的小巧作品,让人忍不住想要更深入地去探索它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璑者三采之也,朱苍白也。”这里,“朱”指的是赤色的珀珠,“苍”指的是灰黑色的碧玺,“白”则指的是最精致洁净的琥珀。而《千古名著·品节录》中也有提及:“璑者,以五彩见”,其中又提到黄、蓝、黑等几种颜色,其中尤以赤珠(即今之谓“鸡冠”)为最贵无双。在那段日子里,即便是一两颗完美无瑕的小小珍珠,也能让人心动欲飞。
回想起从熟人那里得到的一对勒子,那份惊喜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对勒子的表面虽被沁染成鲜艳夺目的肉色,却并非真正的大理石质感,而是一种特殊的地球矿物——透闪石制成。这让我明白,不仅仅是在收藏方面,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反复确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事物本质,从而享受到收藏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