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空白时期官窑瓷收藏指南探索铸造模具工艺流程的艺术品场景
在我看来,所谓的“空白期”瓷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它们不仅反映了明代经济、文化的大概状况,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比如,那些清代磁州窑系黑釉涩圈圈足叠烧工艺碗,它们以饱满舒展的造型和温润肥腴的釉面著称,胎质干爽致密,通体包浆具有一定的老化迹象,这些特点都证明了它们是经过精心制作而成。
这类瓷器在市场上也颇有收藏价值,有一定增值与保值空间。如果你对这些古董艺术品感兴趣,可以关注拍卖会,比如201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一场秋季拍卖会中,一件明代空白期青花「婴戏图」碗售价高达HKD 7,820,000;或者2021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一场春季拍卖会中,一件明空白期~成化青花矾红九龙闹海图大碗售价高达 RMB 2,990,000。
然而,有些人认为“空白期”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民窑产品,没有官窑之作,但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事实上,这个时期虽然没有像永乐、宣德朝那样的细腻工艺,但仍然存在一些精美的人间烟火。在《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等历史文献中,都有关于这个时期陶瓷生产情况的记载。
当然,不乏真正具有纪念款的小众珍品,如笔者曾在广东博物馆发现过一件带有纪念款的小巧青花笔架。这表明,在这个被认为是“黑暗”时期,仍然有人追求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高水平技艺。
如果你对这些罕见物品感兴趣,不妨关注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08年的春季拍卖会,那里有一件价格不菲的 明空白期青花人物纹罐;或者保利(厦门)国际拍賣有限公司2021年的秋季专场,也展示了一批难得一见的古董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