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文化与和田玉交融呈现玉文化的双重魅力
和田玉是中国宝藏之最,其文化价值自不待言。它的历史可追溯至至少3000多年前,是我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珍贵地保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从古代殷商时期开始,和田玉就已然进入了中原地区。由于其来路遥远,从新疆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这一过程既艰险又珍贵。据说,在2900年前的周穆王大辇游昆仑山时,被西王母热情接待,并带回了万石之重的和田玉。
尽管传说充满幻想,但确实是在周朝时期和田玉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不论是祭祀仪式还是朝见皇帝,都有着一套完整的规定。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国家崇尚礼乐,玉文化传统得以巩固。而汉朝张骞通往西域后,大量和田玉流入中原,为中国的玉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让它成为了价值象征。
和田玉呈现出多种颜色:白、糖白、青白、黄、糖色、碧绿、青绿等,其中黄色的尤为美丽,与羊脂般精致无异,我们应当给予这样的黄色和田玉以正身之名。
在古代观念里,珠子象征高尚品德,而儒家则将其比喻为“君子比德于石”,体现出用材观念。在东汉时期,有人提到“五德”即将五种物理特性(坚韧、大而细、小而繁)与人的五个品德(仁义智勇洁)相对应,用以修养个人品质。
无论从历史角度、新鲜角度还是现实角度看待新疆的和田玉,它不仅是一份中国宝藏,更是构成了中国璀璨文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