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精选璀璨汉代玉璧艺术品展
汉代玉璧的独特魅力:边沿加宽,立缘剖面呈现出明显的方形造型,与战国时期三角形立缘形成鲜明对比。璧面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小虽不一,但均为大而稀疏,以凸起较浅见长,谷粒上部则更显浑圆自然。此外,组合式纹饰在此时尤为流行,有些玉璧甚至被装饰以吉祥的文字符号。许多玉璧的璧面可分为内外两大区域,其中内区多以蒲纹或涡纹作为主导,而外区则常见龙纹或凤鸟图案。此类设计手法,不仅增添了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当时工艺技术与审美趣味。
到了东汉时期,这种类型的玉璧体积进一步增加,外缘立面的弧度也逐渐显著,但数量相比前一阶段有所减少。其中一种特别形式,即透雕附饰型,其附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吉祥语铭文等,更是受到了广泛喜爱。在这段时间里,一些璧面的设计同样遵循内外两区模式,其中内区通常采用涡纹或蒲纹,而外区则可能是兽面图案或鸟类图像游丝毛雕技巧之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细腻。
然而,从东汉至隋唐期间,这种类型的玉璧变得极其罕见。如果我们翻阅杨伯达先生主编的《中国玉器全集》,将难以找到代表性强的地质时代中期到晚期这一历史阶段中的典型品例。这表明,在那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如文化风尚变化、经济条件影响等因素,这种传统工艺逐渐衰落,最终导致其产量和知名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