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璀璨汉代玉璧艺术探秘
汉代玉璧的独特魅力:边缘与立面新变化
在汉代,玉璧的造型经历了显著的转变。相较于战国时期那些三角形立缘的玉璧,这一时期的作品则采用了更宽阔的边沿和方形立缘。这一设计上的创新,使得汉代玉璧在造型上更加稳重和庄严。
璧面的纹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谷纹、蒲纹等凸起虽然依旧存在,但它们变得更加稀疏,而凸起部分也不再那么突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谷粒上部,它们变得更为圆润。此外,吉祥文字和其他装饰性的组合纹饰也开始流行起来,有些甚至刻有吉祥语或铭文。
很多汉代玉璧呈现出内外两区分明的情形。一般来说,内区通常是以蒲纹或涡纹作为主要装饰,而外区则采用龙纹或凤鸟图案。不过,也有一些较大型的作品,其璧面被分为内、中、外三部分,并分别雕刻出了双身龙、凤鸟及蒲格涡等复杂而精美的地图。
到了东汉时期,尽管数量减少,但这些玉璧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厚度,而且其边缘略微呈现弯曲状。特别是在这段时间里,一种附加透雕装饰的手法非常流行,这些附加装饰中不乏包含着吉祥语句。在一些作品中,不仅如此,还能见到涡纹或蒲纹作为内区,以及兽面或鸟图作为外区进行安排。而游丝毛雕技术则使得这些作品在细节处理上显得异常生动。
从东汉直至隋唐时期,这类玉壁愈发罕见,即使查阅杨伯达先生主编的大作《中国玉器全集》,也难觅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珍品。这让我们对这一历史阶段所产出的艺术品怀有无限遐想,同时也激励我们进一步探索那些遗失已久但仍蕴藏着深邃文化意义的古老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