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器之所以价值不及粉彩犹如天籁之音与俗世喧嚣虽同出一门技艺却因工序不同而声价悬殊
清光绪时期的浅绛彩瓷器,其烧制工艺虽然精湛,但由于在填彩前不用玻璃白打底,上面的彩色容易剥落,保存不好可能几十年就完全脱彩了。此外,这种瓷器流行时间较短,加上新粉彩的出现和追击,使得浅绛彩的生存空间很是有限。
事实上,在拍卖市场上,也有许多高品质的浅绛彩瓷器成交了非常高的价格。但是,如果从整体来看,纯粹的浅绛彩瓷器普遍价值不如粉彩瓷。部分价值很高的,要么是浅绛彩与粉彩结合体,要么是御窑厂供奉内宫精品之作,并且还要保存得很完美。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纯粹的浅绛彩瓷器难以保存,而粉丝占比大的浅绚颜料又没有那份纯粹美感;另一方面,是由于藏家群体规模小,不如粉丝大,因此在市场上的流通性不足。尽管如此,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光绪时期琮式瓶,只要它拥有典雅、精美,以及特殊历史背景,都具有极高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