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市场近几年走势如何知道它是不是真的
翡翠市场近几年的走势如何?在古代,它仅为达官贵人所赏玩,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翡翠逐渐融入民间收藏。近10年来,这种绿色宝石的价格平均翻了几番,一些珍品甚至涨了好几十倍。在国际和国内拍卖会上,翡翠艺术品显著增添重要拍品之列。
199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见证了一串由27颗纯绿色的翡翠珠链与一颗10克拉钻石链扣组成的装饰品,以7262万港币成交。1999年同一地点、同一机构的一枚椭圆形蛋面翡翠戒指更是以1850万港币惊人的价格售出。而2004年的艺术品市场,则有北京翰海秋拍出的乾隆时期雕刻双凤耳二龙戏珠纽三足炉,以385万元高价成交。
不过分析最近几年的市场走势,我们可以看出国内藏家对年代久远的古典艺术品更加青睐,而当代创作的现代饰物则未能获得同样的市场响应。去年秋季拍卖中,有59件现代设计中的49件没有成功销售,只有3件被买家竞购,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不过业内专家认为,大众消费者对于购买高端玉器尚未形成习惯,而专业收藏者则钟情于那些历史悠久、文化价值丰富的古董。
其实,并非只有年代长久才能决定一个玉器的价值,还有其“种”、“色”、“水头”的考量。“种”指的是玉质细腻晶莹;“色”要求颜色均匀浓郁;而“水头”,即透明度,也是衡量优劣的一个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所谓“玻璃光泽”的玉器虽然外表光亮,但往往不具备保值性。
在2004年的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些首次落槌的作品也展示了不同层次的人气和价格。一条18K白金镶嵌满细腻绿色的弥勒佛吊坠配钻石,以3万元起步;一条带紫罗兰色调及玻璃光泽的小巧手镯以4万元告捷;而35颗纯正紫罗兰色珠子组合成的一条珠链,则以6万元结束竞标。
行业内通常将玉器分为A货、B货和C货。A货是自然产物,无任何化学处理;B货虽含杂质较多但经过处理可大幅提升质量;而C货则经染料或其他方法改变原有的颜色,不具备真正价值。此外还有B+C混合类别,即经过多重处理后的产品。在这些分类中,只有A级才具有保值能力。
市面上的低档玉器零售价相对实惠,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但它们主要用于观赏或装饰,用途有限。而真正具备收藏价值的是高档精品,在缅甸由于资源稀缺,这类产品价格不断飙升。60年代,就能用100多元港币购买到优秀的大坑玻璃种,但如今只需数千元就能拥有,那些顶级作品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因此,对于寻求投资回报的大资本者,可以考虑购买经典套装首饰或艺术摆件,其成本从数十万至百余万不等。而小额投资者,可选择单件首饰或小型套装,其预算从1-10万元左右。此外,了解并区分真伪以及识别不同类型,以及正确评估其文化背景和商业潜力,是成为成功收藏家的关键一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