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产生美 如何看待碧玺的瑕疵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宝石,碧玺也不例外。大自然在创造炫彩多姿的碧玺时,没有忘记在宝石上留下印记,就像胎记一样,这些缺陷和瑕疵伴随着宝石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洗礼,直到被人们发现和利用。
提到缺陷,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那些令宝石的美丽程度大打折扣的瑕疵,如碧玺表面和内部的裂纹,内部含杂质和包裹体,也包括在后天的加工和佩戴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抛光纹、刮痕、破损等等。
根据宝石生成的地质环境、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因素,人们将宝石分成三个类别: 第一类是净度高的宝石,比如托帕石和黄水晶,这类宝石一般对净度的要求比较高,以肉眼完全见不到任何内含物和瑕疵为好; 第二类是通常有内含物的如碧玺,内含物肉眼也比较容易见到,对净度的要求不如第一类宝石那样高; 第三类宝石因为先天生成的环境恶劣,差不多全部有内含物,但即使有明显内含物的宝石也可以用来制作珠宝,人们普遍接受这类宝石的缺陷,因为这一类别中比较完美的宝石几乎没有,这类宝石典型的代表是祖母绿。 想起一句典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其实正是这些缺陷和瑕疵让碧玺更加稀有、美丽或者成为鉴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依据。 可能这就是所谓“缺陷产生美”吧。通过研究碧玺缺陷内部内含物的种类,形态,变化,宝石学家可以鉴别天然和人造碧玺,推断碧玺的原产地,确认是否经过人工优化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