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品鉴指南揭秘其价值评估的精髓
对于翡翠的价值判断,有特定的评判标准,外行人会说翡翠的价值体现不外乎种水、质地之类的常识,如果只关注这些,就很难买到有收藏价值的翡翠。实际上,翡翠价值的评估标准大多从水头、质地、颜色、加工工艺、净度与瑕疵等方面去综合评估。
种是指的是对一件产品最基本描述,即市场上的所讲老种、新种、玻璃种冰种等都是习惯上的商业名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分类。
水是评价重要因素,它包括透明度和表面光泽二大部分。好的透明度意味着晶莹剔透,而光泽则决定了物品是否给人以珍贵感。更高级别的一些市场还区分不同层次,如极清晰、高、中和低三档,以此来衡量一个商品是否能吸引消费者。
色彩则更为复杂,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单一颜色的纯粹程度,还有各种混合色调。绿色被认为是最优品,但其他如黄红紫色的组合也同样具有收藏价值。在传统评价中,“浓阳正俏和”五字概括了美丽颜色的要点,其中浓指艳丽,阳指黄味足,正指纯粹无夺,不偏蓝或灰而且没有混杂其他颜色;俏表示美观和谐,而“和”代表饱满丰富,这五个字精辟地总结了理想中的绿玉形态。
地,即底子,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整体质量并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地位。此概念通常包含玻璃底子或冰底子的分类,并根据它们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变化进行细致分级,如糯化底子藕粉底子豆底及瓷底等。而这些都与“种”的概念相互独立,不应混淆两者的含义,因为“种”主要关注的是成熟水平,而“地”则更多看待的是基础状态,或许可以用比喻性的方式将两者比作玉肉(地)与筋骨(種)。
最后,我们必须考虑工艺,也就是形状做工重量这三方面。这是一个高度主观领域,由于每个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设计师风格制作年代以及体积大小,因此无法完全客观定性。但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粗制滥造,那么任何一种类型甚至是不寻常形式都会有其独特性,使其成为宝贵财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