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黄玉在中国文化馆展出体现社会收藏价值的深远
我曾听闻黄玉的故事,它是和田玉中最珍贵的品种,以其色泽金黄而著称,犹如脂肪般光滑细腻,稀有且罕见,被誉为玉中的珍品。在清朝时期,由于它与“皇”谐音,又极其稀少,因此一度价值超过了羊脂白玉。
黄玉主要产自新疆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的且末地区,它们极为稀有,并且产出的块度也较小。主要呈淡黄、甘黄至黄闪绿色的颜色。尽管优质的黄玉颜色通常比较淡,但鲜艳和浓艳的色彩却非常罕见,这使得高质量的黄玉能够远超羊脂白玉在价值上。
从宋代到清朝,高质量的黄玉一直被皇族所垄断。这可以通过拍卖行情来看,最高的一次拍卖价达到了484万元,是一件清乾隆时期雕刻精美的小龙瓶。而就在十几年前,一件清康熙时期雕刻饕餮纹样双耳方盖瓶,在香港拍卖会上成交价达到了160多万。
各种因素,如年代久远、造型独特以及原料优质,都能影响到其最终拍卖价格。而明清时期由皇家使用过的黄玉饰品,其收藏价值和拍卖价格无疑是最高之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我国古代代表王者的色泽并用于宗教活动,而这类宝石又散发出一种庄严华贵、崇高神秘的情感。
除了独有的庄严华贵之外,东汉经学家许慎《说文》将“黃”定义为“土之色”,象征着生长万物阳光与土地之意,从而获得人们深厚赞赏。此外,与同属金色的金相比,让人联想到“古来金银系良缘”的传说,使得这两种宝石融合天性,更添观赏性及深厚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和田 黄 玉硬度达到6.5度,无论是在坚韧还是细腻方面都表现出不凡之处,这使得它们具有典型油脂光泽,同时内敛光芒,更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