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古称最高贵的玉石品种犹如小马过河的故事历久弥新
十年前,我在一处古朴的摊位上,偶然发现了一块汉代玉洗,那是一块洁白如雪的白玉,但其表面被染上了深红色的皮肤。出于对这异乎寻常之事的好奇,我向摊主请教,却得知它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红玉。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便以不菲的价格将其购回,并开始了细致地研究。
经过多次查阅资料,最终我仍未能找到与之相符的答案。这片红色似乎并非真实存在,而是透闪石质地的一种现象,夹杂着深红色的裂纹。一日,一位经验丰富、四十余年的文物专家来访,与我分享了他对这一领域的见解。他仔细端详后,断言:“这是红玉。”随后,他详尽地讲述了关于红玉的历史和特性,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除了青白两色外,还有其他颜色的玉类存在。
此后,我开始更加积极地搜集有关红玉的资料,并向更为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人士求教。在不断学习和探讨中,我逐渐对这一珍贵宝石有了一些认识。据了解,红玉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种为和田原生红玉,其形成过程涉及高温岩浆冷凝,以及微量铁元素掺杂;第二种为和田次生红玉,是由外界铁元素或其他因素导致在白青籽中的变色;第三种则是来自喀什河流域的小型籽料,有着各式各样的皮壳,被称作和田红皮籽。
这些类型中的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无论是在形成过程还是最终呈现出的颜色上,都展现出自然界赋予它们无比美丽与稀缺性。而在近现代,由工匠们巧妙雕琢而成的情形,更增添了这宝石无限魅力。然而,在古人眼中,他们并不认为所有带有颜色变化或皮壳图案的地摊小件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绿水”(即指高质量、品质好的紫黑色或者暗黑色的珠子)。只有那些经历过严格筛选,只留下纯净内核,不留任何瑕疵或附加物质的地摊小件才算得上真正珍贵。
我的收藏始于几年前,当时我获得了一块汉代笔洗,那是一块表面被沁成了鲜艳玫瑰粉色的纯净白玉。这份洗涤后的效果,如同天然翡翠般耀眼夺目,让人难以忘怀。此刻,即便只是想起那场景,也让我感到无比荣幸。从此以后,无论是在书籍中阅读还是通过交流学习,每一次接触到关于这个世界的大事,小小的心灵都会因为收获而跳跃,因为惊喜而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