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空白时期官窑瓷收藏指南工艺与工序的区别探究
明代空白时期官窑瓷的收藏指南:工艺与工序的区别探究
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明代被称为“空白时期”的正统、景泰和天顺年间(1436-1465),由于多种原因,这段时间内所产出的官窑瓷器数量显著减少,被后世称作“黑暗期”。然而,这一时期的瓷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而且其独特的工艺和设计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清代磁州窑系黑釉涩圈圈足叠烧工艺碗,以饱满舒展的造型、温润肥腴的釉面以及干爽致密胎质著称。尽管这一时期陶瓷制作水平和质量有所下降,但其时代风格和图鉴真品仍然是收藏家的热门选择。
2012年,一件明代成化青花「婴戏图」碗以HKD 7,820,000成交,这表明了这一时期瓷器在市场上的重要性。此外,2021年的拍卖中,一件明空白期~成化青花矾红九龙闹海图大碗以RMB 2,990,000成交,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那些认为“空白期间”几乎没有官窑产品的人来说,他们通常会提到该期间器型规律性不高以及工艺细腻度不及永乐或宣德朝。但事实上,这一时段虽然发生了诸多变化,但皇家窑厂仍在生产,并且存在精美工艺的人才。不过,大部分作品缺乏纪年款,因此难以确定是否为官方产品。
历史文献如《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等都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陶瓷生产的情况。笔者曾经在广东博物馆发现了一件带有纪念款的小青花笔架,证实了这一点。
此外,一些拍卖结果也显示出这一时期作品的价值,如2020年的一个青花龙凤纹梅瓶以RMB 460,000成交,以及2008年的一个人物纹罐以RMB 414,400成交。这些价格说明即使是在“黑暗期间”,优秀作品依旧能够吸引收藏家并获得较高价格。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龙泉窑系青瓷杯和托盘,它们因其端庄优雅、独特釉色以及生动立体而受到欢迎。这套装备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圆形托盘配备着支撑碗形支托,以及一个呈圆形杯具微敛侧壁,上承圈足底部露胎。专家认为双层制作难度较大,有很好的市场价值,是值得收藏的一套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