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空白时期官窑瓷收藏工艺指南探索古瓷艺术与制作技艺
明代空白时期官窑瓷的工艺指南:揭秘古代陶瓷艺术与制作技艺
在收藏界,明代空白时期也被称为“黑暗期”瓷器,这一时段涵盖了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和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5年)。这三个时期的瓷器能够真实反映当时明朝的经济、文化状况。其中,清代磁州窑系黑釉涩圈圈足叠烧工艺碗,以其饱满舒展的造型、温润肥腴的釉面、干爽致密的胎质以及通体包浆具老化迹象而著名。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具有特殊历史时代意义的明代空白期瓷器在学术界和收藏界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例如,一件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碗,在2012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HKD 7,820,000成交;另一件明成化青花矾红九龙闹海图大碗,在2021年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RMB 2,990,000成交。
曾经,有人认为“空白期”三朝所烧制的大部分是民窑产品,而不是官窑产品。但实际上,“空白期间”的一些作品确实存在精细工艺,比如一件高28厘米的宣德至空白期间青花缠枝莲纹梅瓶,在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1秋季拍卖会上以RMB 598,000成交。
事实上,这一时期景德镇皇家窑厂仍在生产,但由于多年的战争和世代更替等原因,其质量和数量无法与永乐或宣德朝相比。这一点在《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浮梁县志》、《江西大志陶书》等历史文献中有记载,因此笔者分析后认为,虽然这段时间没有像之前那样的官窑作品,但仍有一定数量的人才继续进行精细工艺创作,只是很多作品都没有落款。
此外,还有一些珍贵品物,如一个带有纪念款的小巧青花笔架,从广东博物馆找到了,该笔架高7.7厘米,宽12.3厘米,是非常罕见且珍贵的收藏品。此外,还有一套包括杯子和托盘在内的地砖双层工制作品,由于其难度较大且生动立体,被专家点评为市场价值不错,并具有较高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