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品手工制作潘伯鹰文学与书法的奇妙融合作品价值如何
说到潘伯鹰,他有三个“公认”:第一个是公认的书法名家,第二个是公认的小说家,第三个是公认的诗人、学者。潘伯鹰作为书法家,早年并不专研书学,而是在做了好些文学研究并且颇有成就以后才移情于书法。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和诗文上,其中代表作包括《人海微澜》、《强魂》、《雅莹》等,《人海微澜》后来还被改编为电影,而诗文方面则主要是《玄隐庐诗》、《南冠草》等。
那么这样一个在文学道路上发展得非常顺畅的人,为何一时便移情于书法呢?用民间俗语来说,这还是个“半路出家的”故事。小编认为,其实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作为文人的身份,加之当时书坛风起云涌,其由文学转向书法的兴趣是一个很自然过渡,这可以说是一种文人的“标配”。另一方面,潘老性格孤傲狂狷,他就是要追求高深莫测。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而且在市场上同样受到欢迎。例如,一组潘伯鹰、谢稚柳1952年的合璧八册页,在2013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会上成交价1380万元,比2007年的220万元增长了5倍多。这表明尽管他是一位跨界艺术家,但他的作品依然能够保持或增加其收藏价值。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他以不同的身份展现自己的才华,也都能达到相当高的地步。在国共和谈时期,他曾担任过国方代表著名学者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又任同济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并与鉴定名家谢稚柳共事,与沈尹默等筹创了上海中国書画篆刻研究会。此外,还得陈毅元帅赏擢,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艺术领域,都留下了一道道光辉足以令人敬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