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器之美犹如初夏的露珠晶莹剔透却未能与粉彩瓷那般璀璨夺目其价值低落如同一幅未被点缀光彩的画卷虽
浅绛彩瓷器之谜:为何价值低于粉彩的璀璨
在古玩城的一次偶遇中,小编发现了一件光绪时期的浅绛彩琮式瓶,两侧装饰着江希吾先生的教子图。卖家声称这是一件官窑作品,但缺少官方款识,这让小编对其真实性产生了疑问。经过与专家的协商,卖家同意带上这件瓷器前往当地的文物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杨教授经过细致考察后指出,这并非官窑出品,但工艺水平接近,可能是御窑厂画师在民间工作时所创作。胎质、釉料虽不及官窑,但均为优质材料,与橘皮釉特征相符。彩绘精美,是真正御窑画师之手。
琮式瓶通常用于祭祀活动,其双耳象形代表吉祥,如同庄严神圣的含义。此外,该品保存状况良好,只有轻微剥落,以浅绛色中加入了粉色的缘故。如果论市场价值,8到10万元也算合理。而纯粹浅绛色瓷器保存不好,价值自然也不会高。
据了解,在拍卖市场上,一些类似的品种成交价格也不菲。在2016年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光绪浅绛彩松鹤双耳瓶以48,243元成交,而一件清光绪浅绛彩通景山水赏瓶则以345,000元成交。但即便如此,对于大众而言,浅綠色陶磁仍然未能达到粉红色的高度,因为它具有更短暂流行时间和较差保存条件等因素。
首先,从瓷器本身来说,不使用玻璃白打底导致颜料容易剥落,加上保存困难,使得许多深入研究和收藏者对于这种类型的产品持保留态度。而且,由于浅绿色陶磁在历史上的确切位置并不明确,它没有像粉红色那样广泛接受,也无法与现代收藏市场中的其他类型竞争;此外,由于其特殊性,它更适合少数爱好者的私人收藏,而不是大规模销售给公众,从而限制了其普及程度和潜在客户群体。
总结来说,即使存在一些珍贵且独特的地标性的作品,也不足以改变人们对于这个领域整体认知以及需求结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有一些个别案例显示出了高价交易,但是整体来看,为何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当代艺术市场对于淡绿色的偏见仍然根植于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