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专业解析和田玉籽料与山料的差异一场矿石艺术的对话
和田玉籽料与山料的区别探究: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专业的角度
在遥远的新疆,和田玉以其独特之美闻名于世。然而,这种珍贵的玉石并不统一,而是分为多个类型,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籽料和山料。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首先,从形成过程上看,籽料通常产自河流中下游,是通过亿万年的侵蚀而成;而山料则源自昆仑山脉,是原生矿物质。这意味着籽料形成过程复杂、时间长久,而山料储量巨大,但形成速度较快。这两者的不同历史造就了它们在形态和质地上的显著差异。
其次,在外观上,原生的山料呈干燥状,有明显棱角且常见风化痕迹;而经过无数年冲刷后的籸(水籸儿)则外表光滑,如同鹅卵石般圆润细腻。
再者,从结构特性来看,和田玉籸有着高密度,其内部致密结构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相比之下,虽然山材也有细小结构,但仍然可以看到松软质地。
此外,在皮色方面,籸具有明显的皮色或皮孔,即使没有,也能找到均匀分布的小毛细孔。而对于纯净透亮的地面来说,没有这些“汗毛孔”的标记,那就是 山材。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形式下的雕刻工艺也会影响最终产品。在完成后,无论如何抛光处理,都难以克服 山材天生的干涩感与不够光滑的问题。而对照之下,与地球磨练千百年才出炉的心血宝藏相比,这样的挑战似乎微不足道。
重量也是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手段,可以比较两个相同大小、来自不同来源的地球碎片——一种轻盈如云,一种沉甸甸有力量。自然界赋予了每一块不同的重量,它们各自承载着独有的故事与秘密。
最后,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便是沁色的现象。由于它表面的光滑程度,让铁质等金元素难以附着并渗透至内层。但是在其他地区的一些水流带来的土壤中的杂质,则能够轻易进入到那些松散的地层深处,为一些 山材带来了特殊色彩——即所谓的沁色。在这个世界里,每一块都是一幅独特的情景画,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故事,而我们作为观众,只能静静欣赏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