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国文化之一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收藏与鉴赏更是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翡翠,源自硬玉,色泽呈绿色,其名由“翡”与“翠”组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红色和绿色的饰物。宋代后,两字合并,以描绘碧玉,而明代以后的缅甸玉才被称为翡翠。
据考古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认为18世纪硬玉始传入中国云南。清代,由于皇宫贵族的喜爱,翡翠价值大增,被尊为“玉中之王”。苏富比和太古佳士得拍卖记录显示,一些高档帝王级别的翡翠曾达数百万港元。
近年来国内拍卖会上高级翡翠价格不断创新高,其增值空间巨大且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常见种类包括玻璃种、冰种、糯米种等,其中老坑玻璃种最具价值,以其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特点闻名。
收藏者需注意,只有达到一定品质的上等 翡 翠 才具备收藏价值,并需考虑三个关键概念:结构(如玻璃种)、通透度(水头好)及颜色。此外,一件首饰要达到收藏标准,还必须是未经人工处理的天然真货,有良好的形状和工艺。此乃对待珍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