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原生色与次生色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专业解密
和田玉的原生色与次生色: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专业解密
在浩瀚的玉石世界中,和田玉以其独特的原生色和次生色而闻名。然而,大多数人对这两者概念模糊不清,也难以分辨。其实,原生色和次生色的形成源于不同的作用,它们各具特点。
玉石在其漫长的成矿过程中,其环境稳定,但随着地质运动的改变,如山脉河流巨变,玉石环境也被迫发生变化,或裸露在地表,或冲入河流,或埋入其他岩石中。在周围不断变化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如风吹日晒、水流冲刷、化学反应等,都会影响到玉石,使其颜色的改变成为必然。
原生的颜色包括了玉本身的原始性质,如杂质中的颜色,以及与周围岩层融合时产生的交融颜色,以及在成矿过程中的再次变质所带来的颜色的改变。和田玉的一些常见原生色有白、黄、青、碧及墨等,这些交融以及杂质参与后的混合,就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情形。而人们通常依据不同之所以命名,并区分不同种类。
相比之下,次生的颜色是后天通过外力作用而形成,其中又可分为天然次生与人为次生的两个类型。天然次生的形成,是自然力量如风化、淋滤染料、高光照射或氧化等自然因素导致原本颜色的改变;而人为次生的则是开采后经过人的加工,如盘磨染料或随葬品发掘,再经过佩戴使用所造成的变化。
天然 次生成的是,在古老的地球年代内,由于褶皱上升至高峰或初露地表之后,与周围岩石土壤植物接触,通过渗透浸泡晾晒靠染等方式,一些矿物成分进入了其中,而一些内部矿物也可能发生转变,这些都使得原来一片完整无瑕的情况变得多姿多彩。此外,由于经历不同的“旅行”路线时间长度以及途径上的不同,“旅途”结束时吸收进去的是什么样的材料,就决定了最终呈现出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籽料皮肤上的细微差异也是如此精致复杂。
这些物理化学甚至人类活动引起的小小波动,都让它换上了新的“装扮”。这些都是自然界赋予给我们的礼物,所以称作“自然 次生成”。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区别真假。在鉴定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观察是否存在裂纹处及周边区域二度染色的痕迹。当放大观察发现裂纹中心颗粒即便部分已被染过,而且这种情况并没有深入渗透,而仅仅局限于边缘带有涂抹感漂浮感,那么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受到了重创的手工制作品。在某些疏松处称作死皮,当遇到热水烫洗就会轻易褪去这一层薄薄的人造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