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醉釉仿佛郎窑红在细腻的工艺品手工中摇摆诉说着千年的沉淀与不朽
郎窑红的传说在北京这段时间得以重现,一个藏友手中珍藏着一对完美无瑕的郎窑红碗,这是清乾隆时期的外紫金釉内青花作品,工艺精湛,细腻纹理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沉淀。据此藏友所述,这对碗是抗战期间由杭立武将国宝文物转运至西南大后方的一部分,最终被他的祖辈偶然得到并流传至今。
郎窑红是一种名贵的中国古瓷,其创始可追溯至明代,而在清代尤为繁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昌盛,与之相伴的是制瓷技术达到顶峰。在这对郎窑红上,可以看到色彩鲜艳如火,如同醉酒中的美人一般迷人。而它独特的手工技法,即刮刀在圈足外侧形成二层台,以防止流釉过底,是郎窑红制作过程中不可多得的一项技艺。
然而,由于康熙时代兰州(即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和稀缺,它们成为了仿造者们梦寐以求的情景,不仅有实物仿制,还有采用雍正时仿哥釉器再加绿或彩色的做法来模拟康熙时代各种颜色的兰州器皿。这些仿品往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特征识别:一是釉面上出现白色星点;二是在上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而不协调;三是胎质松散且密度不佳;四是分量轻重失衡;五是不符合典雅端庄之风;六是在口沿和圈足上的工艺处理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春季皇苑雅玩专场拍卖会上,有一件“清康熙 郎窑红釉胆瓶”以236万元成交,并且底刻了乾隆御制诗《咏宣窑霁红瓶》。艺术收藏家对于此类珍品持有极高兴趣,并通过微信号15261738677与其他收藏爱好者交流分享。此外,一件杨紫卿粉彩人物渔家乐大底帽筒也展现在这里,该作品高28.2公分,全新未曾损坏,是老藏家旧藏户出让,此等作品规整饱满,施工严谨,自然老包浆,对收集者来说无疑是个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