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法在社会中的升值潜力如何以及工艺与工序的区别对其价值的影响
我国的书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书法种类繁多,但同根同源,各种书法之间都有潜在的联系。历代的书法大家均形成了不同的书法风格,或是隶书,或是草书、又或者是行書等等。同时对于收藏家或投资者来说,书法方面的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名家书法的升值潜力又是如何呢?
刘绍红,是一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自幼跟随湖北著名画家朱达诚学习,并毕业于广州美院跟随广州美院刘杰教授。在2019年,他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金陵百家全国画展;2018年,他举办了静谧禅意与天马行空——刘绍红作品展;2018年他的作品《烟波人家》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万年浦江全国画展;2017年,他参与了“墨读中国”书画艺术展;2017年,他还参与了印象世纪——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型艺术活动。
根据查到的资料显示,近年的古代名家的拍卖价格之高昂,不仅仅让人惊叹,更因为收藏市场上良莠不济、鱼龙混杂,这些古代名家的真迹越来越难以觅其踪影。即使是在其他较为出名的作品中,也是不见其归处。
我们可以从近年的几次看拍出,书法价格之高,其潜力之大都是值得投资者们去仔细专研的。古代名家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作者本人的心态,或是忧愁或是愉悦,这些都表现在他的作品里,也许是一种飞扬跋扈的大气磅礴,又或许是一种悠然自得雅致……
所以,不仅现在有保值功能,更是在未来良品难寻的收藏市场上大放异彩。而且,由于古代技术限制,一切保存至今的大部分都是写在纸绢上的笔墨更容易氧化,对于现存珍贵文献,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地宝,其中潜力的巨大无比。
然而,对于常人来说,即便这些古典佳作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只能与其失之交臂。但现代也有许多值得人们了解和关注青年作家的作品,他们可能仍旧在成长中,可未必不能在之后日子里发光发热。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独特的人才,我们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对那些已逝者的仰望,也可以适时地看看我们的环境中的正在成长的小伙伴们。这群青年作家的作品融合了这个时期特有的色彩,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们。而对于那些只停留在“晦涩难懂”的阶段而不愿意深入了解的人来说,对未来市场把握可能略逊一筹。
况且,即便从升值潜力这一点来看,当代青年作家的确也不乏佼佼者,如栾金广、付后文、潘荣明等,这些新兴人才被更多人熟知,并获得国际认可,他们将来的工作也一定成为投资者竞相购买对象,再怎么担心升值的问题呢?
最后,让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看看这些珍品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
顾岩寿楷体《木兰花慢词一首》,尺寸31.2×71.2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0,000,000,最终成交价为RMB 8,625,000。
郑燮行体《怀素自叙帖》,尺寸157×90.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2,000,000,最终成交价为RMB 8,280,000。
苏轼功甫帖立轴,以USD 8万2290元最终成交。
八大山人草体七言诗立轴,以RMB 3万5000元至5万5000元估价,最终以RMB81000元成交。
吴宽行体七言诗立轴,以RMB7000万元至9000万元估价,最终以80050万元人民币成交。
乾隆帝御笔“福田花雨”镜心,以40000到50000人民币估计最终以80500万元人民币成交。
伊秉绶1813年创作隶体“劝畊课读室”镜心,以28000到48000人民币估计最终以80500万元人民币成交。
如羽墨老师这样的一位当代实力派青年画师,在海内外多个艺术馆和收藏界享誉盛名,其工艺精湛,用笔沉着稳健,使得他所创造出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情感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他通过简洁的手势赋予复杂情感,使工笔画中的形象既生动又充满力量,而他独特审美志趣和绘画语言则吸引了一批批追求卓越艺术品味的人士。他正逐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将成为接下来的宝贵资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