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珠宝鉴定师的秘密揭秘常见玉石鉴别方法的真伪
和田玉,被誉为玉石中的极品,质地文雅,历史悠久。市面上流传的鉴别和田玉方法多种多样,如刻划法、舌尖试验、听声音鉴定以及手感测试等,但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刻划法
原理:通过硬度差异进行区分。和田玉具有较高的摩氏硬度,而一些仿制品或低级假货可能具有更低的硬度,可以被小刀划动。
解释:刻划法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局限性。现代仿制材料如玻璃,其硬度接近于真实和田玉,无法通过简单的刀具切割来区分。此外,这种方法在商业环境下难以实施,因为店员通常不会允许顾客在商品上进行切割实验。
舌尖试验
原理:据说新疆人曾用此方法辨别籽料,但其科学依据不明。
解释:这项鉴定方法显得有些荒谬且不可信。如果将任何石块放入口中尝试会产生类似的凉凉麻麻感觉,因此这种测试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为籽料。
听声音
原理:由于和田玉结构紧密,它碰撞时发出的声音独特清脆洪亮。
解释:“听声音”作为鉴定手段,需要大量经验积累才能有效应用。普通人很难判断哪些是正常的声音而哪些不是。而且,对于真正的手工艺匠来说,即使是最优秀的人士也难以一次性掌握所有音色,以至于能够轻易识别出每一种类型的玉石。
手摸法
原理:由于导热特质,使刚拿起的和田玉感到比较凉爽,并有压手感。
解释:“手摸法”要求拥有丰富经验,对比不同材质的手感才能够做出合适的判断。但即便如此,这种方式也只能提供部分线索,不足以确定其真伪。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不同材质的手感知觉有限,普遍民众很难通过这一点来正确识别物品。
测密度(一杯水、一秤)
测量密度是一种相对靠谱但并不精确的一般性的考察方式。这包括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的情况下计算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如果该值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即2.90-3.15,则该物件符合标准;超越或低于这个范围则非典型代表着其他类型或质量不同的材料。这是一个灵活方便但并不完美检测方式,因为它不仅对材料本身有一定的误差,还受到测量条件变化所影响,从而影响了结果精确性。不过,这个过程对于大致了解某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一个类群还是非常有用的参考工具,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个基础步骤之一,比如从最基本到更复杂的情况分析思考模式。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市面上的许多常见鉴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或者局限性,大多数只适用于初级检验,并不能保证100%准确率。这意味着,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你就能提高自己的辨认能力。不应盲目相信那些广泛传播但未经验证的情报,要记住专业知识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才能获得,最终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