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技艺的精髓人物背后的心态与阅历考验
在我国古玩艺术品的收藏市场中,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阶层,更是有各行各业的人们参与其中,各个社会阶层及各行各业人们也都有着不一样的收藏理念。然而,在这复杂纷乱的市场中,也同样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成功人士、学者以及资产超过上千万的企业家们,他们虽然能够在本行业取得十分优秀的成绩,但是往往在收藏中不是上当受骗,就是被狡诈商家以次充好?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方面,古玩艺术品市场中的真假难辨,使得即使是那些地位高、学识深厚的人也难免会受到误导。如2008年5月11日,一件清乾隆铜洒金出戟尊,以估价500,000至700,000元人民币,最终成交价格达到672,000元人民币,这表明即便是在专业机构拍卖下,鉴定结果也可能存在差错。
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伪专家”利用这些人的信任和缺乏经验,将新货说成了国宝,并通过巧妙的手段将其带入圈套。例如某些所谓专家会宣称他们手中的物品为稀世珍宝,但实际上可能只是普通或低仿制品。而这些初入古玩圈的人群由于缺乏鉴赏知识,便成为这些专家的目标。
此外,即便是一些资历深厚、阅历丰富的地道老手也不例外。在这个没有权威标准且常见于假货与高仿产品流通的情况下,即使像马未都这样的老收藏家也曾购买到过假货。
因此,对于那些新泰、阅历比较少的收藏者来说,如果不能够把自己的姿态放低,那么就一定会在这一市场中打眼。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眼力劲,以及建立起对古玩艺术品真伪鉴定的基本认识才能避免成为受害者。这场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惨痛而必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