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的价值
赝品的价值
赝品也有价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近乎奇谈怪论,但对于另一些人,既然赝品有市场,它就有“价值”。
本文所述赝品的买卖行为,是买卖双方都明白是赝品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其买卖行为尤其是买方的行为逻辑,就耐人寻味了。
有人去画廊买赝品,老板问:您是要高仿还是低仿的?赝品也有质量高下,仿得像的叫高仿,仿得一般的叫低仿,高仿、低仿价格有差异,但同真品价相比,仍相去甚远。老板有此一问的潜台词,买者大概都听得懂。买赝品的,大多是用来送礼的,买高仿还是低仿,取决于受礼者的鉴赏能力。
赝品市场上,向来是名头越大,赝品越多,原因也在于受礼者往往只知道大名头,认为名头越大,价值越高,而送礼者买赝品,看中的是花小钱得大收益,但前提是受礼者对真伪缺乏基本的鉴赏力,否则,送礼者的风险就大了。
对于赝品有研究的人,往往还有一个理论,认为古代许多书画名迹,都是靠摹本传世的,比如王羲之等。但这是发生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现代应该不需要靠摹本来定格经典了。
但又有一个理论认为,现代如张大千、顾景舟等艺术大师,早年也是靠大量仿造古代名作才磨炼出一副好身手的。但问题在于,张大千、顾景舟等假若一直靠赝品谋生的话,恐怕是成不了今天的大师威名的。
有位拍卖公司老总谈及赝品,论调坦率而可怕。他说,古代公认的真迹就这么点,拍卖公司如果都要拍真品的话,早就饿死了。他认为,看拍卖公司的水平不在于看你真品拍得如何,而是要看你有本事把赝品高价拍出去。
这条歪理得背后,其实隐含着怎样复杂的社会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