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桔皮效应您了解吗
翡翠的“桔皮效应”是指翡翠经过抛光后,表面会有一个和橘子皮类似的一个个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凸起与凹陷的特征,或者是波浪状的结构。
为什么翡翠会产生“桔皮效应”?翡翠的“桔皮效应”主要是由于硬玉矿物硬度的各向异性引起的。在翡翠中呈集合体状的硬玉矿物由于相互的取向不同,导致抛光过程中软硬程度也不同,低硬度取向的硬玉相对凹陷,高硬度取向的硬玉相对凸起,从而出现了一个个凸起和凹陷的相对不平整面,由此形成了"橘皮效应"。所以,从翡翠的“桔皮效应”上也可以看出硬玉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和相互组合关系。
在翡翠A货中,“桔皮效应”表现得比较突出,并且凸起与凹陷之间的界线为逐渐平滑过渡。在翡翠B货中,“桔皮效应”也能够看得出来。不过,翡翠B货由于强酸的浸蚀作用,使得硬玉矿物颗粒的间隙十分明显,凸起与凹陷之间不似翡翠A货那般是平滑过渡,而是有一道裂隙隔开,形成穿插于各硬玉矿物颗粒间、犹如蜘蛛网状的裂隙纹路,我们称之为“酸蚀纹”。这样的“酸蚀纹”并没有掩盖翡翠A货表现的"桔皮效应",只是在原"桔皮效应"的波浪纹上增加明显蜘蛛网状的裂隙而已。也就是说,翡翠B货也会有“桔皮效应”,只不过相较于翡翠A货来说多了一些裂纹,“桔皮效应”不是很明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