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盗坑风云室内环境设计揭秘2米深盗掘秘密
清代将军墓遭盗挖,盗坑最深达2米
北京一处拆迁区域曾是清代福州将军石文炳的墓地,如今只剩下空地。当地村民报告,夜间有人在此探挖宝物,但由于村民不愿意涉险,只有狗声响彻。近期发现多处盗坑,最深可达2米,分布在北石家村8号院。
学者指出,这片地区因拆迁而人去楼空,对于潜入的盗墓人提供了便利条件。文物爱好者两月前就发现了多个探洞痕迹,其中包括20余个由洛阳铲留下的洞口。此事件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发展为更大规模的盗挖活动。
现场调查显示,大型盗坑数量接近十处,集中在同一区域,其大小和深度各异,小型洞穴仅半米深,而最大的一处可供一人躺下。在这些洞穴中,有一些回填迹象表明可能已经被重新覆盖。
居民张琳回忆,在这片土地上曾存在三座宝顶古墓,现在所见的大型盗坑可能位于东宝顶位置。这片地区历史悠久,《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记载这里曾是清代将军石文炳的埋葬地点,而《京郊清墓探寻》则提到其风水考量选择这一位置。
学者倪方六分析,此类盗掘行为通常采用垂直下挖再向四周扩展的手段,如果根据村民描述正确,那么确实可能揭示出古老文物。而这些现代化工具使用的技术手段也表明了他们对待事业的严肃态度。然而,这些活动带来的破坏惨不忍睹,从中找到的遗物如钱币、玉器、烟嘴等,也成为了常见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