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比德与玉新疆和田玉遭遇社会投资狂热翡翠形成之谜
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背后,隐藏着7000年历史的和田玉,却在最近的十年中价格飙升了千倍。开采、交易、收藏都呈现出一种疯狂的状态。在新疆和田市以及乌鲁木齐,这种盗玉事件频发,如同电影《疯狂石头》中的剧情一样,真实生活中的传奇性甚至超过了电影。
这股对玉文化传播力的加大背后,是地方政府为了GDP不遗余力地追求,以及贫困地区脱贫热望,是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于财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扭曲性认知——“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
随着初期价格上涨刺激开采速度提升,而掠夺性的开采进一步激发了收藏者的神经,使得玉石价格持续飙升。挖掘者陷入更为疯狂的地步。在几十家和田玉店铺中,一块块精美的白玉仔料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孙继成,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又一次目睹了一幕令他惊叹的情景:一位老板拒绝以20万出售一块鸡蛋大小的白玉仔料,并承诺三年之后再卖。这让孙继成意识到自己日益看不到好玉,更难买到好玉,再也买不起好玉了。
而现在,和田最主要交易城市——新疆和田与乌鲁木齐,每年的刑事案件往往都是盗取宝贵资源的事故。人们纷纷投身于各种投资品,其中包括普洱、黄金、翡翠等,以此来追求财富增长,但这种行为反映出了一种扭曲性的认知,即使不能超越刘翔,也要超越通货膨胀。
易爽庭,从学地质开始,一直专注于宝石鉴定,他曾写过一本书《新疆的宝石与玉石》,但当时因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购买那块价值180元的大型羊脂白玉。他如今帮助人鉴定无数宝石,但仍念念不忘那次错失良机:“如果现在类似的仔料,价值保守地说也应该在500万。”
黎灵表示,“现在好的和田珠仔料越来越少,以后涨得会更厉害。”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挖掘者共识。而这些变化,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如何形成这样高价且不断上涨的翡翠?其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