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清代将军墓遭盗掘多处盗坑露出阴影最深已达2米深渊
清代将军墓遭盗挖,盗坑深达2米,多处探洞露面
北京北石家村一片拆迁区域曾是清代福州将军石文炳的陵墓遗址,现在地表建筑已无存。在这个拆迁区域内,有人在夜色掩护下,用现代化工具如金属探测器和GPS定位进行秘密挖掘。这些盗贼可能已经使用了先垂直下挖,再向四周扩大的手法来寻找宝藏。
当地村民证实,有人在夜晚潜入此地进行盗掘,但由于这里基本不设防,挖宝人正好乘虚而入。据记者了解,此地曾经有三座宝顶,其中最大的盗坑应为东宝顶的位置,这也与《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中记载的一些历史痕迹相符。
现场回访显示,除了最初发现的20余处小规模探洞外,还发现了十余个更大的盗坑,最深可达两米。这些建造于不同深度、大小不一的盗坑都集中在同一个区域内,小洞口直径约50厘米,而最大者足以容纳一人。在这些巨大的盗坑底部,一侧有一条斜向下开的小洞,但似乎已经被填土覆盖,使得其真实深度无法确定。
根据居民张琳的描述,在两个月前,当时住户交出钥匙但房子还未拆除时,这里就已经被挖开过。他听老人们说过,这里的古墓有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和风水布局,如“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原则,以及选址时喜鹊吵架的事故,都反映出了这段历史上的独特性。
学者倪方六分析称,现代化工具使得偷窃变得更加高效且隐蔽,同时他们留下的痕迹也显示出对文物价值的认知。此类活动虽然令人震惊,但对于考古学研究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情报收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