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古称最珍贵光芒万丈如雷锋小故事般璀璨夺目之玉石品种
十年前,我在一家地摊上偶然发现了一块汉代的玉洗,表面是一块纯净的白玉,但外观却被深红色的透闪石包裹。出于好奇,我向摊主询问,这是不是“白玉红皮”的一种。我对这块玉质地感到怀疑,便以不菲的价格买下了它,并带回家进行研究。然而,无论我如何查阅资料,都无法找到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
直到有一天,一位在文物商店工作超过40年的老专家来访,我的困惑才得到了解决。他仔细端详后,说:“这是红玉。”然后,他详细介绍了红玉的历史和特性。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除了常见的青色和白色之外,玉还有其他颜色的存在。
老专家的讲解让我深感惊讶,因为即使是那些长期从事古董收藏和研究的人,也可能只见过几次这样的珍贵品种。自此,我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有关红玉的资料,并与其他收藏者交流,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独特之物。
据我所知,红玉可以分为三大类:原生红玉、次生红玎及籽料中的紅皮籽 玉。在形成过程中,由于铁元素或其他因素影响,原生红玎呈现棕紅至粉紅等多种颜色,而其内部结构均匀无缺;而次生紅玎则是在白或青色的籽料中形成,其颜色通常由浅入深,从外部逐渐变淡;至於籽料中的紅皮籽 玉,则是指含有各式各样的皮壳,而这些皮壳上的颜色也极为丰富。
近现代工匠在琢磨这些宝石时,有时候会刻意保留并雕制出各种图案或形象,使得这部分美丽材料更加精致。此外,《宇宙记》等古籍也提到过“璑”(朱)、「苍」(灰黑)、「白」(白)等五大类,其中“朱”即指赤如鸡冠之美,即著名最高贵最难得的一种高级宝石品种。而《书录综要》则明确指出,“璑”乃五采之首,以其内心光芒四射,如同太阳一般灿烂夺目,是世间罕见且难求的一件宝物。
最近,在春节前夕,从熟人手中获得两枚勒子,它们呈现出了纯净而又鲜艳的地球水晶质感,不仅没有丝毫瑕疵,而且每一处都散发着肉腻般柔软的情感。当我将它们放置在放大镜下细看时,更显得既清晰又迷人的景象,让人忍不住想要进一步探索其中蕴含的心灵世界。而随着时间推移,当我不断学习与实践,这些小小但珍贵的事物,对我的收藏生活带来了无限惊喜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