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的故事和田玉籽料的真相与剩余数量
今天小编在微信里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自 2015 年 5 月,和田已对外公拍出 1000 亩戈壁范围的籽料开采地,8 月份又公拍 2500 亩开采地。这也是自 2007 年当地政府实施禁采以来,首次对外如此大规模公拍。”看到这样的新闻,小编不禁一惊,为何现在又突然放开了呢?查阅各方资料后,才知情况原来是这样的。
人民网在 2012 年报道过这样一篇文章,说记者从和田地区行署获悉,当地已对外公拍出1000亩戈壁范围的籽料开采地,并计划年内还要公拍2500亩。如今,小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大家了解到新疆和田玉的疯狂开采时期,以及近年来的禁采令如何影响了这块宝贵资源。
2003 年,大多数人不知道和田玉的价值。随着旅游文化节、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普及知识,从2004年开始人们才逐渐意识到玉石的重要性。头几年,只需缴纳一定费用,便可获得玉石开采资格,但到了2005、2006年,上百万人同时在河床挖玉,而城市里的人们也开始做玉石生意,这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然而,在国土资源部下发限采令之后,一切都变了。在2007年的10月份新疆和田玉禁采令发布,大型机械全部从河床中撤出。当地政府联合十大职能部门展开“禁止乱采滥挖专项行动”,对无序现象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此后,每个发现新矿的地方都被严格限制,只有经过严格筛选并支付巨额成本才能进入市场。
但即便如此,有些人仍然抱持着希望,他们相信只要运气好,就能找到那颗璀璨夺目的原石。但据报道,如今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不是那么容易找到了”。47岁的小伙子买买提·吐尔逊摇了摇头,他伸出左手,用大拇指按住小拇指表示:“越来越小了。”
尽管面临困难,但对于那些愿意冒险的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听闻传说,都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稀缺而美丽的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