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古称最高贵之玉石品种刻舟求剑的故事则告诫我们耐心与坚持至上的道理
十年前,在一次偶然的逛地摊中,我发现了一块汉代玉洗,外表呈现出深红色的包裹,白玉质地为人称道。疑惑之余,我向摊主咨询,并被告知这是一种名为“白玉红皮”的珍品。我不解其缘故,便以高价将其买下,并带回家进行细致的研究。在此之后,我遍寻资料,却未能找到任何关于此类物件的详尽解释。直到有一日,一位在文物商店工作了四十多年的老专家光临我家,他一眼就识破了这块洗子的秘密:“这是红玉。”随后,他耐心细致地向我讲述了红玉的来历和历史。
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有关红玉的资料,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藏家求教,以便共同探讨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事物。经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我对红玉有了一定的认识。
据了解,红玉可以分为三大类:原生红玉、次生红 玉以及和田红皮籽玉。原生红 玉是由在地质构造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岩石液体冷凝成矿石,其中含有的微量铁元素导致其呈现出独特的色泽。而次生 红 玉则是在形成籽料过程中,由外界铁元素或其他因素所影响,从而产生鲜艳 的颜色。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和田黄皮籽玫瑰宝石,它们具有各异色的皮壳,被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然宝石”。
近现代工匠在琢磨这些材料时,有意无意间创造出了各种图案或形象,这些作品被誉为“巧雕”。然而,在古代,对于这种类型的人工加工并没有明确划分,因为当时人们并不认为和田黄皮籽玫瑰宝石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真珠”或者说是最高级别的璇璨之物。
《清史》记载:“璑(真珠),三采(三种颜色)其中之一”,其中朱指的是赤色,而苍指的是灰黑色,最终才到了白色的阶段。而《古今著录》也提到过这样的描述:“天下五彩之精华,大抵皆由土金煅炼而成。”所以我们知道,当时对于这一切都持有着较为科学化的情感态度,而非简单信仰。
总结来说,无论是通过自然还是人工手段,我们都能够欣赏到这种独特且罕见的大自然恩赐——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个人类追求完美与卓越的心灵寄托。在我的收藏旅途上,每一次惊喜都是对这个世界的一次新的发现,每一次理解都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