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古称最高贵的玉石品种V娘的故事
十年前,我在一处古朴的摊位上,意外发现了一件汉代玉洗。白色的玉质上,有着深邃的红色,这让我不禁怀疑是否是白玉中泛起了红皮。我向摊主询问,并被告知这是极为罕见的红玉。心中的疑惑驱使我花费不菲的价格将其买下,并带回家进行深入研究。
回家的路上,我翻阅了无数资料,但似乎找不到关于这类现象的解释。这片红色看起来像是透闪石,而玉质却异常薄弱。一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来访,他细细观察后,认定这是真正的“红玉”。他讲述了红玉源远流长的情形,让我第一次了解到除了传统颜色的以外,还有其他颜色的珍贵宝石。
自那以后,我开始系统地搜集有关红玉的资料,与其他藏家交流,共同探讨这个领域。我逐渐掌握了更多关于这珍贵物品的大量信息。据了解,红玉可以分为三大类:原生和田红玉、次生和田红皮籽,以及工艺巧制成的人造紅紫籽。
原生和田红 玉,是在地质构造变化时,由炽热岩石液体冷凝而成,在冷凝过程中含铁元素,从而形成独特之色。这类原生本身就具有均匀且一致颜色的棕黄至粉黄之色。而次生的和田蓝绿或白色玳瑁,在形成籽料时,因外界铁元素或其他因素对其浸润而变成了这一独特之美。此种染料从表面向内层逐渐浅化,其芯部依然保持着蓝绿或白色。
最后一种,即工艺巧制的人造紅紫籽,是通过精心琢磨手法,将自然界中的材料雕琢出各种图案与形象,使得原本平凡的一块材料变成了艺术品。在古代并未认为这种带有多彩斑纹的籽材是真正意义上的“珠”,但现代人则视其为高级收藏品之一。
《资治通鉴》记载:“璑者,朱、苍、白也。”其中,“朱”指的是赤金之光,“苍”指的是碧天之水,“白”指的是雪山之洁。而《博物志》则详述五种不同的宝石,其中包括最珍贵的一种——赤珂,以鸡冠般鲜艳的地球火焰著称于世,如同宇宙间最亮明星辰一般,被誉为世间绝无仅有的最高贵品种之一,它们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用来装饰皇帝的手镯,每一块都如同天赐一样稀少,无人能比拟,更无人敢妄加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