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课题研究报告和田玉玉文化的精髓与艺术之魂
和田玉是中国宝藏之中,文化内涵深远无边。它的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是我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从殷商时期开始,和田玉就被运往了中原。由于运输路途漫长,它们到了目的地后依然格外珍贵。据说,在2900年前,当周穆王乘坐八匹骏马的大辇,从玉门关进入昆仑山,被西王母热情欢迎,并带回了许多和田玉作为礼物。
尽管传说充满幻想,但确实是在周朝时期,和田玉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宗教仪式、国家祭祀还是皇帝接见,都有着一套完整的规定,这些规定奠定了国家重视礼仪崇尚乐道于文物传统。在汉朝时,由张骞开辟西域通道后,大量和田玉流入中原,从而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代表性材料之一。
在颜色上,有白、糖白、青白、黄、糖碧等多种选择,其中以黄色为主。在清代之前新疆自治区生产出的黄色和田玉尤为美丽,不逊于羊脂石,因此应给予特别尊重。
在古代社会里,象征品德高尚的是“君子比德于玉”。儒家将人与物相比较,将五德(仁义智勇洁)比喻于五种物理特质,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展现出对品德高尚要求人的态度。而东汉时期提到的“有五德之美者”,则将这些特质用来比喻人间五行三寿之妙法,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论从历史角度、新疆地区角度或现实需求看待,都可以看到新疆地方性的珠宝工艺与制作技艺,以及其在当代市场中的独特魅力,使得新疆地方性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这正体现出了中国古老传统技术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完美结合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