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法在工艺美术专业中的升值潜力如何影响社会艺术市场
我国的文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书法种类繁多,但同根同源,各种书法之间都有潜在的联系。历代的书法大家均形成了不同的书法风格,或是隶书,或是草书、又或者是行书等等。同时,对于收藏家或投资者来说,书法方面的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名家书法的升值潜力又是如何呢?
刘绍红,是一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自幼跟随湖北著名画家朱达诚学习,并毕业于广州美院跟随广州美院刘杰教授。在2019年,他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金陵百家全国画展;2018年,他举办了静谧禅意与天马行空——刘绍红作品展;2018年,他还入选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万年浦江全国画展。
根据查到的资料显示,近年来的书法拍卖价格之高昂,不仅古代名家的作品难以觅其踪影,即便其他较为出名的書法作品也常常不见其归处。这也可以从近年来書法收藏市場上的几个例子看出,書法價格之高,其潜力之大都是值得投資者們去仔細專研的。
古代名家的書法作品都蕴含了作者本人的心態,或是忧愁或是愉悦,這些都表現在他的作品里,也許是一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大氣磅礴,也或許是一種“悠然見南山”的雅致......不管是什么樣的心情,对於有著同樣文明與歷史的大量當代人來說,或多或少,都能理解其中的一部分感情。所以名書不僅現今有保值功效,更是在未來良品難尋的收藏市場上大放異彩。
然而,对于常人来说,古代作者の作品也不那么容易得到,而现代也有很多值得人们去了解和关注的小众艺术家的存在,他们可能仍旧在成长中,但未必不能在之后的大日子里大放异彩。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人才,我们也不能只是局限于对于古代天才的地仰望,也可以适时地看看我们所处环境中的正在成长的人才。这些青年作家的工作融合了这个时期特有的色彩,也更能让我们理解与包容。如果投资者们对艺术品味只停留在“晦涩难懂”的阶段,那对于未来市场把握就可能略逊一筹。
况且,即使从升值潜力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作家中也不乏佼佼者,如栾金广、付后文、潘荣明等,这些笔墨作家的作品被更多人熟知,更有甚者能得到国际认可,这些又未尝不是良好的投资选择?而且,在未来,他们的手迹也一定会成为投资者的竞相购买对象,又何愁升值的问题呢?
此外,还有一些珍贵笔墨如顾岩寿楷《木兰花慢词一首》册片,以RMB 8,000,000 ~ 10,000,000元估价,最终成交价为RMB 8,625,000元;郑燮行《怀素自叙帖》,以RMB 1,200,000 ~ 2,000,000元估价,最终成交价为RMB 8,280,000元;苏轼功甫帖立轴,以USD 6.5 million至7.5 million美元估价,最终成交价为USD 8.229 million美元;八大山人草《七言诗》立轴,以RMB 3亿至5亿元估价,最终成交价为RMB $165万0万元及四位数人民币金额(具体数字无法准确表示)); 乾隆帝御笔“福田花雨”镜心,以及伊秉绶1813年的隶《劝畊课读室》镜心,每件都不失為珍贵筆墨,並且增添了一份无形资产价值,使它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宝贵财富。在当今社会,这样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它们能够传递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底蕴,为人们带来无穷享受,同时也是极佳的人生积累方式。而这种积累,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是一种智慧和审慎地投身到文化领域内进行实践和探索。